作为毕业生,你把档案当成一张烂大街的邮票,顺便塞进了自己的抽屉里。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档案的具体内容,更不用说存放位置。人家都说:“档案是个人的‘第二ID卡’”,可你就是敢不信这个邪,还想着,反正就存几天,没啥事儿!
档案被称为一个人的“生命线”,因为它关系到很多方面的事情。比如说工龄计算,职称评审,考公务员,转正定级,出国定居,办理养老保险,办理退休,个人经历证明,个人学习情况证明以及个人诚信证明等等。
也许你会说,“这玩意儿跟我现在有个毛线关系?” 没错,对于你这个还没踏入正式工作的毕业生,现在确实没什么关系,但你以后要离校、报到,或者回生源地找工作的时候,你的档案可不仅仅只是纸质,因为它需要在一个单位或者机关中进行备案或者建档。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在领到档案的时间内,要将档案妥善保管存放,留存有关证明和材料。
假如你把个人档案塞进抽屉里,等工作单位来找你报到之前,你去年的被评为“优秀”的毕业证书、社团活动证明等等都可能成为“锅圈”。因为,在本地区工作的人事部门要是调查不到为您的这些评优评奖做过评审的证明材料,那这份档案可就算“死档案”了。那就……真的等于没有了!
现在,你可以站起来为自己的抽屉再次发一次议论了:“算了,反正也就放几天!”可是,考虑到未来的某一天申请资格认定、申请企业破产清算、申请社会保险待遇等,都需要档案作为有力凭证,同时将涉及到审批,暂停、终止、恢复等各种程序,这个时候你还能对着已经不在你手里的“信仰”说一句“算了”么?
事实上,对于毕业后尚未就业的大学生的档案,国家采取的是转交生源地、留校和转交人才交流中心等方式进行管理。很多人都会有疑问,自己的档案到底应该存放在哪里呢?其实,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自己决定的方式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
那么,该怎么存放个人档案呢?如果,你尚未确定工作单位所在地、希望继续寻找就业机会,可以自行选择将档案寄回生源地,相信在生源地接下来的工作查档案等都是简单方便的事情;如果你打算在学校网络平台等找工作,可以考虑留在学校,但要及时向学校汇报就业情况,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影响到你的择业时机。
当然,如果你因为各种原因还需要更多的咨询和建议,可以寻求智能助手CXZC的帮助,她会为你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让你正确管理个人档案,防止“锅圈”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