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晋教〔2022〕7号)《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初中学业水平体育考试实施方案><初中学业水平信息技术(信息科技)、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教〔2022〕9号)《大同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大同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同教字〔2024〕12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纳入考试范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加强领导,分级负责。初中学业水平体育考试工作在市招考委、市教育局统一领导下,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县(区)教育局、招考中心(招生办)组织实施。各县(区)要成立“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体育考试”组织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考试工作的组织管理。要细化考试方案,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责任落实到人。
(二)安全至上,健康第一。各县(区)要强化安全意识,制定完善的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做好服务保障,确保考试安全,确保考生、监考教师、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各报名单位要严格按照市、县(区)的安排部署,对考生进行法律法规、人身安全、《考试规则》(附件1)、《考生守则》(附件2)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做好组织管理工作,教育、组织考生安全、有序、规范参加体育考试。
(三)规范程序,公平公正。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规范设置测试流程、严肃考试工作纪律,做到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确保初中学业水平体育考试工作安全、有序实施。
三、考试对象
所有报名参加我市2025年初中三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
四、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初中三年级第二学期,具体时间由县(区)教育局确定。
五、考点设置
考点设置由县(区)教育局确定。
六、考试方法
(一)考试项目
项目1: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必测项目)。
项目2:立定跳远(必测项目)。
项目3: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前掷实心球、坐位体前屈(学生自选一项)。
项目4:足球障碍运球技能、篮球障碍运球技能、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能(学生自选一项)。
报名时选定的项目不得更改,所有项目必须现场测试。
(二)计分办法
体育考试成绩满分为60分,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并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计分科目。
1、考试采取集中测试,当场向考生公布成绩。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测试,四个项目的测试必须在一个单元时间内(半天)连续完成,如因天气原因中断测试,不能在半天内完成,可延长到当天完成,当天不能完成四项测试的,已测项目成绩无效,另行安排时间重新测试。未经批准擅自不参加测试者不予补考,成绩按“0”分计。
2、统一考试成绩计算公式:统一考试总分(满分60分)=项目1(满分20分)+项目2(满分15分)+项目3(满分15分)+项目4(满分10分)。
统一考试项目赋分表(满分60分)
序号 |
考试内容 |
分值 |
备注 |
项目1 |
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
20 |
必测项目 |
项目2 |
立定跳远 |
15 |
必测项目 |
项目3 |
一分钟跳绳 |
15 |
学生自选一项 |
一分钟仰卧起坐 |
|||
前掷实心球 |
|||
坐位体前屈 |
|||
项目4 |
足球障碍运球技能 |
10 |
学生自选一项 |
篮球障碍运球技能 |
|||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能 |
3、符合免考条件的残疾考生,成绩按总分的80%计;其他免考考生,成绩按总分的60%计。
4、男、女生按各自的评分标准(附件3)分别计分。
5、参加测试的考生,项目1最低得分为8分;项目2、项目3最低得分为6分;项目4最低得分为4分。
6、现场考试各项目均保留原始成绩,不单独进行“四舍五入”处理。考试结束后,四项考试成绩相加,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处理,作为考生体育考试最终成绩。
(三)考试流程
按照先进行检录和入场安全检查,再进行项目测试的流程实施。测试的顺序为项目2→项目3→项目4(根据测试场地实际可调整测试顺序)→项目1。所有项目均采用智能化电子设备测试、打分,测试成绩现场公布。
1、检录
考生以报名单位进行考试,按报名号后四位流水号顺序进行检录。检录人员扫描考生准考证,进行人脸识别,核对在大屏幕上显示的考生姓名、考号、照片等信息,无误后,按测试项目10人至15人一组,由导试员带入候考区候考。
2、测试
在导试员带领下进行测试,每个项目测试前须在测试仪器主机上扫描准考证,监考人员确认主机上显示的信息与考生一致后方可开始考试,该项测试完毕后,测试仪器自动选取最好成绩作为考生最后成绩,上传至软件系统,同时测试仪器主机自动备份。
3、成绩确认
每个小组所有测试项目完成后,导试员带领本组考生到出场口确认测试成绩。考生如果对本人的测试成绩有异议,必须在考试成绩确认前向考点仲裁组提出申请,经仲裁组复核后(只限对原始成绩进行复核),当场向考生反馈复核结果。
各县(区)必须成立5人及以上成员(包括第三方技术主管)的体育考试仲裁组,全权负责处理解决体育考试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等事宜。
4、数据保存
考生成绩确认完成后,考务人员对数据再次进行保存并在大屏幕上公布,报名单位全部考生结束考试后,报名单位负责人到成绩确认处打印本单位考生成绩,一式两份,报名单位、招考中心(招生办)共同签字确认,一份报名单位留存,一份装入档案袋密封,由招考中心(招生办)留存。
七、免考、缓考
(一)身体存在重大残疾,丧失运动能力,平时不能正常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残疾考生,可申请免考,考生须向报名单位提交《大同市初中毕业生残疾或伤病免予体育考试申请表》(附件4)和残联核发的残疾证等证明材料。
(二)身体存在重大疾病(如心脏病、肾病、肺病及其它疾病),不宜参加体育活动者,可申请免考,考生须向报名单位提交《大同市初中毕业生残疾或伤病免予体育考试申请表》和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医疗诊断证明。
(三)临时有伤病(骨折、肌肉拉伤或其它疾病等)及女生生理期等不能按时参加现场统一测试的考生,可申请缓考。申请缓考的考生,由考生提出申请,报名单位填写《大同市初中学业水平体育考试缓考考生登记表》(附件5)后,在考生测试前交考务办公室备案。缓考考生要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测试,逾期不测试者,成绩按零分计。在缓考期间仍未康复的考生(女生生理期除外),可申请免考,考生须向报名单位提交《大同市初中毕业生残疾或伤病免予体育考试申请表》和县级以上(含县级)医院医疗诊断证明。
(四)申请免考的考生须由纪检人员、考务人员等组成的审核组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准予免考。
(五)考生现场测试时,因突发伤病不能继续参加测试的,在征得考生、家长、报名单位意见后,如考生确认不继续参加考试,则由考生本人提交书面申请并签字确认后离场,已考项目成绩有效,未考项目按该项目最低成绩计算;如考生提出缓考申请,四个测试项目须全部重测。
(六)免考、缓考审批工作要本着公开、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考生在免考申请中存在违规违纪行为,体育测试成绩按零分计。审核批准后的免考名单在报名单位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公示期间要公布举报电话。免考学生信息要记入学生健康档案。
八、工作要求
(一)强化安全保障。各县(区)和报名单位要始终把考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考前准备、服务保障、组织实施和考后疏导、成绩报送等方面完善细化工作职责,压紧压实责任,具体到每个岗位、每个工作人员,实现考试安全责任全覆盖。要选择符合考试要求的场地设置考点,考试场地应封闭管理,做到视频监控全覆盖。考试器材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考前要对场地、设施设备以及水、电、照明等保障条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要责成专人负责考生的乘车、饮食、考试、医疗救治等相关事宜,坚决杜绝因管理不到位发生安全事故的现象。各考点要设立医疗救护点,按照每个考点2名医生(内科、外科各1名)、2名护士、2辆急救车的标准配备专业急救人员、设备(含药品)及车辆。
(二)做好考生的考前体质健康监测。各报名单位要密切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学生,做好考试安全意外风险的提醒,要与每位参加体育考试的考生及家长签字确认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签字确认考生及家长应承担的安全风险责任。因疾病或者体检结果证明不适合参加体育考试的学生,按规定予以免考。报名单位针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可以组织适度的锻炼。报名单位要组织教师、考生认真学习《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把对考生体质健康的要求和考生、家长应自行承担的责任义务方面的内容作为重点,强化考生、家长的安全、健康意识。
(三)严格选拔培训考试工作人员。各县(区)要选拔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遵纪守法、身体健康、无子女或直系亲属及利害关系人参加当年初中学业水平体育考试的人员承担考试工作,不符合要求的人员不得聘用。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未经培训、培训不合格、不明确职责、不掌握规则和程序的人员不得上岗参与考试工作,确保工作人员熟悉考试流程,熟知工作职责、工作纪律和《考生守则》。
(四)规范操作程序。各县(区)要高度重视体育考试工作,严格执行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在工作中做到统一组织,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评分办法,统一操作程序。考试前,各县(区)要向市招考中心上报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安全应急预案、秩序册。
(五)严肃工作纪律。各县(区)和报名单位要严肃考试纪律,强化监督机制。对考试工作中出现的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各类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六)严格责任落实。各县(区)和报名单位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因违规操作、工作失误发生事故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考生本人、考生家长未事先报告考生健康状况,或者测试时考生身体不能承受考试强度,但考生、家长仍坚持参加测试,产生的一切后果、责任由考生本人及家长自行承担。各县(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为考试场地购买保险。所有考生须购买考试当日的人身意外险。
(七)严格数据管理。各县(区)要严格数据的管理,除专职数据管理人员外,其他考务人员一律不得对数据进行任何操作。每半天考试结束后,数据管理员必须将考试成绩拷贝在U盘上,装袋密封签字保存备查。考试结束两周内向市招考中心上报体育考试成绩册一份、成绩光盘两份。
附件: 1.考试规则
2.考生守则
3.大同市初中学业水平体育考试评分标准
4.大同市初中毕业生残疾或伤病免予体育考试申请表
5.大同市初中学业水平体育考试缓考考生登记表
附件1
考试规则
一、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耐力素质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机能及肌肉耐力。
2.测试方法
(1)考生扫描准考证确认后,10人至15人一组进行测试,采用站立式起跑。当听到发令后开始起跑,计时设备即时自动开表计时。
(2)当受试者的躯干部到达终点线垂直面时计时设备自动锁定测试者,此时停表。以分、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不计小数。由于1000米(800米)考试项目的特殊性,为准确无误地将每名考生的名次、成绩如实准确记录,必须在起点和终点架设摄像机,由专业人员负责录像,保证每组考生中的每个考生图像清晰可辨。若出现考生成绩有误,有据可查。
3.注意事项
(1)考生不能穿带钉子(包括铁钉、塑料钉等)的跑鞋。
(2)测试工作人员应告知考生剩余圈数。
(3)考生在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结束前已超出最低分设置的时间,测试工作人员可劝其离场,并告知该项目最低得分。
(4)测试人员要提醒考生在跑完后应缓慢走动,不要立刻停下,以免发生意外。
(5)考生抄近路跑出跑道,该项目以零分计。
(6)测试过程中不得强行抢道。
二、立定跳远
1.测试目的
主要是测量学生向前跳跃时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力量(最大力量)在体育运动和日常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身体素质。
2.测试方法
(1)考试场地安排在平坦的地面上,场地数量可根据考试流程和分组确定。
(2)考生扫描准考证确认后,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
(3)测试时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步或连跳动作。仪器自动丈量身体最近着地点至起跳线后沿的垂直距离。
(4)每位考生按规定进行两次跳跃测试,仪器自动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
3.注意事项
(1)测试时,不能赤足,也不能穿带钉子(包括铁钉、塑料钉等)的跳鞋。
(2)两次测试都出现犯规现象,该项目成绩按“6分”计。
三、一分钟跳绳
1.测试目的
主要测试学生的短时段小肌肉群持续肌耐力,上下肢高频率爆发力以及肢体的协调能力。
2.测试方法
(1)考生扫描准考证确认后,在80cm×80cm平坦场地内进行跳绳,按跳绳双脚单摇跳技术动作要求摇跳。摇绳一回环(即从身前或身后开始绕身一周圈)为一次。跳绳时绊脚停跳(无论绳停在身前或身后),除该次不计数外,可继续进行。
(2)考试场地安排在平坦的地面上,场地数量可根据考试流程和分组确定。考试时由专设的发令员统一进行定时录音发令,示意考生准备,再发出开考信号开始跳绳。一分钟到时发出结束信号,考生停跳,记录考生一分钟的跳绳次数。
(3)一分钟跳绳测试采用电子计数的方式。
(4)每位考生测试1次,测试时间为1分钟。
3.注意事项
(1)每次跳跃由双脚同时跳跃完成,不可单脚交替进行;
(2)跳绳途中脚绊绳,则该次跳跃不计数,若时间未到,中断后可继续进行。
(3)考点为考生提供了跳绳,考生也可自备跳绳(自备跳绳要求:绳直径必须是大于3毫米,且是不带计数功能的普通PU或橡塑类跳绳,不得使用裸钢丝跳绳、钢丝包胶跳绳、棉质跳绳、竹节跳绳等非考试要求材质的跳绳)。
四、前掷实心球(原地正面双手前掷)
1.测试目的
测试考察学生上肢爆发力,以及身体整体协同性顺序发力能力。
2.测试方法
(1)考生扫描准考证确认后,考生站在投掷线后,两脚前后或左右开立,身体正面面对投掷方向,双手举球至头上方或后上方,稍后仰,原地用力将球向前方掷出。球出手前,考生的双脚不能移动;球出手后,单脚或双脚方可移动,但不得触碰或越过投掷线,否则成绩无效。球落地后,仪器自动记录考生成绩。投掷距离为球着地点后沿至投掷线后沿之间的垂直距离。
(2)每位考生按规定可连续投掷两次,仪器自动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记录以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3)两次测试都出现犯规现象,该项目成绩按“6分”计。
(4)实心球重量为2千克。
3.注意事项
(1)考生投掷前,双手持球两脚前后或左右站定后,视为准备就绪。
(2)球出手前,不得上步移动或双脚离地跳跃。
(3)考生投掷时,原地发力,不得助跑。
(4)投掷过程中,身体任何部位不得触及投掷线或投掷线前地面。
(5)实心球投掷必须从头上方双手发力掷出。
(6)考生必须将实心球投掷到测试区域内,投掷在区域外不计成绩。
五、坐位体前屈
1.测试目的
测量学生在静止状态下的躯干、腰、髋等关节可能达到的活动幅度,主要反映这些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及身体柔韧素质的发展水平。
2.测试方法
(1)考生扫描准考证确认后,坐在测试垫上,两腿伸直,用绑腿带将膝关节固定,两脚平蹬测试纵板。
(2)两脚分开约10—15厘米,上体前屈,两臂向前伸直,同时用两手中指指尖匀速向前推动游标,直到不能前推为止,并保持2-3秒,结束时,游标会自动回到起始位。
(3)每人测试两次,仪器自动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
(4)两次测试都出现犯规现象,该项目成绩按“6分”计。
3.注意事项
(1)考生向前推游标时两腿不能弯曲。
(2)考生应匀速向前推动游标,不得突然发力。
(3)考生不得扳动测量游标,以免损坏。
(4)允许考生穿一次性塑料鞋套,但不得赤足。
(5)考生测试指甲长度不得超过2毫米。
(6)测试时,要求考生双手同时推动游标,禁止身体单侧倾斜,单手推动游标测试。
六、仰卧起坐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的短时腹肌耐力及心肺配合能力,主要反映学生生长发育躯干核心部位肌肉协同性与力量发展一致性水平。
2.测试方法
(1)考生由测试区后侧入场白线进入测试区仪器旁,站立于垫子右侧,扫描准考证确认考生信息后,考生仰卧于测试垫上,双腿稍分开,屈膝呈90°左右,双手手指交叉贴于脑后。
(2)固定下肢,考生仰卧时双肩胛、头部必须触垫,起坐时双肘触及或超过膝关节后,为有效完成1次,计数1个。
(3)测试人员发出口令的同时开始计时,测试时间为1分钟,每人测试1次,计数1分钟内完成次数,精确到个位。
(4)测试结束后,原地起立由正前方离开测试区域。
3.注意事项
(1)考生不得随意触碰上下感应设备。
(2)考生不得直膝进行测试。
(3)考生在测试前或测试后,不得左右横穿测试垫与上下感应设备,以免损坏。
(4)考生测试不得脱鞋赤足,不得穿换舞蹈鞋等非考试规定鞋类。
(5)考生测试不得借助任何外力器材进行辅助。
七、篮球障碍运球
1.测试目的
通过设置不同的障碍物,在行进间运球变向过程中测试学生的速度、灵敏性。
2.测试方法
(1)测试场地长20米,宽7米,起点线前5米处开始设置标志杆,标志杆高不低于1.2米,共设5排,每排2根;各排标志杆之间相距3米,同排的两根标志杆底座中心点之间相距1米,距同侧边线3米,起点线中间1米处为考生出发区域(图一)。
篮球运球场地示意图(图一)
(2)考生扫描准考证确认后,在起点线后持球站立,听到指令后,先举手示意准备就绪,当听到出发口令后(开始计时),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单手运球向前依次绕过5排标志杆,返回时再依次绕过5排标志杆,球通过最后一个标志杆后,考生至少运球一次,运球通过起(终)点线。人与球均过终点线后,计时停止。每位考生测试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0.1秒),小数点后第二位数非“0”时进1。
(3)两次测试都出现犯规现象,该项目成绩按“4分”计。
(4)测试用球由考点统一提供,男生为7号篮球(重量576g—650g,圆周74.9cm—78cm,直径24.6cm),女生为7号篮球或6号篮球(重量510g—550g,圆周70cm—71cm,直径22cm—22.6cm),球内气压符合篮球竞赛规则要求。
3.注意事项
(1)测试中篮球脱手后,考生可自行捡回,并在脱手处继续运球,计时不停止。
(2)考生不得从并排两杆中间穿过。
4.犯规行为
(1)未从指定区域出发;
(2)出发时抢跑;
(3)运球过程中双手同时触球;
(4)膝盖以下身体部位触球;
(5)翻腕、二次运球、走步等违例行为;
(6)漏绕标志杆;
(7)碰倒标志杆;
(8)未按图示要求完成全程路线;
(9)篮球竞赛规则规定的犯规行为。
八、足球障碍运球
1.测试目的
通过设置不同的障碍物,在运球变向过程中测试学生的速度、灵敏性。
2.测试方法
(1)场地设置在田径场中部的平整场地或独立的足球场上,地面为天然或人工草坪(不能为光滑的硬地),各场地之间相互独立,避免考试过程中互相干扰。测试区域长30米,宽5米,起点线前5米处开始设置标志杆,标志杆与两侧边线相距2.5米,共设5根,各杆之间相距5米,标志杆高不低于1.2米,起点线中间1米处为考生出发区域(图二)。
足球运球场地示意图(图二)
(2)考生扫描准考证确认后,站在起点线后准备,听到指令后,先举手示意准备就绪,当听到出发口令后(开始计时),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用脚向前S形运球依次绕过5根标志杆,球通过最后一个标志杆后,考生至少触球一次,运球通过终点线,考生与球均过终点线后,计时停止。每位考生测试两次,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以秒为单位记录测试成绩,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0.1秒),小数点后第二位数非“0”时进1。
(3)两次测试都出现犯规现象,该项目成绩按“4分”计。
(4)测试用球由考点统一提供,男女生均采用5号足球(重量410g—450g,圆周680mm—700mm),球内气压符合足球竞赛规则要求。
3.犯规行为
(1)未从指定区域出发;
(2)出发时抢跑;
(3)漏绕标志杆;
(4)碰倒标志杆;
(5)测试过程中手球;
(6)球过最后一个标志杆后,到达终点前,脚未触球;
(7)未按图示要求完成全程路线;
(8)足球竞赛规则规定的犯规行为。
九、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1.测试目的
测试学生在正面双手垫球运动中能够稳定、连续、准确完成自垫球动作,反映学生协调性、灵敏性的发展水平。
2.测试方法
(1)测试场地设置在地面平坦、坚实的室内场地,测试区域为3米×3米。
(2)考生扫描准考证确认后,考生站在规定的测试区域内,听到指令后,先举手示意准备就绪,然后原地将球抛起(开始计时),个人连续正面双手垫球,要求采用抱拳式(或叠掌式、互靠式)手型、达到规定的高度,按个记录测试成绩。每位考生测试两次,每次测试时间为45秒,记录其中成绩最好的一次。
(3)考生每次垫球应达到的高度(球的上沿距地面高度):男生为2.15米,女生为2米。
(4)两次测试都出现犯规现象,该项目成绩按“4分”计。
(5)测试用球由考点统一提供,男女生均采用5号排球(重量260g—280g,圆周65cm—67cm),球内气压符合排球竞赛规则要求。
3.注意事项
(1)测试过程中如出现垫球高度未达标准的情况只作为调整,不计个数。
(2)考生在垫球过程中,如出现失误,须球落地后自行捡球并继续进行垫球,计时不停止,符合要求的垫球次数累积计算。
4.犯规行为
(1)采用传球、单手垫球、头顶球等正面双手垫球以外的动作触球;
(2)排球竞赛规则规定的犯规行为。
附件 2
考生守则
一、考生凭《准考证》参加体育考试。
二、考生着装整洁、适合运动。不得穿钉子鞋(包括跑、跳鞋)、皮鞋、凉鞋、高跟鞋、舞蹈鞋、牛仔裤,奇装异服或佩戴首饰等。
三、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测试,四个项目的测试必须在一个单元时间内(半天)连续完成,未经批准擅自不参加测试者不予补考,成绩按“0”分计。
四、考生不得携带手机、相机、随身听等。测试前需将背包或衣服放在指定区域,不准吵闹、围观、干扰测试工作人员操作。测试结束后,带好随身物品,尽快离开测试场地。
五、如有冒名顶替等舞弊行为,体育考试成绩按零分计,并取消中考升学录取资格。
六、考生要遵守测试纪律,不违规操作;要爱护公共财物,不损坏测试器材;注意安全,防患于未然。
七、考生测试前丢失准考证,须持报名单位证明,由报名单位带队老师于考试前到考点考务办公室办理登记、补办手续。
八、四个项目测试完成后,考生须到成绩确认处凭准考证确认自己的成绩。考生如果对本人的测试成绩有异议,必须在考试成绩确认前向考点仲裁组提出申请,凡是无故不确认成绩的考生,测试成绩按“0”分计。
附件 3
大同市初中学业水平体育考试评分标准(女)
分数 |
项目 |
分数 |
项 目 |
||||
800 米 |
立定跳远 |
一分钟跳绳 |
前掷实心球 |
坐位体前屈 |
一分钟仰卧起坐 |
||
(分/秒) |
(厘米) |
(次) |
(米) |
(厘米) |
(个) |
||
20 |
3’24″ |
15 |
199 |
172 |
7.0 |
19.3 |
42 |
19 |
3’29″ |
14.5 |
197 |
166 |
6.9 |
19.0 |
41 |
18 |
3’34″ |
14 |
194 |
160 |
6.8 |
18.7 |
40 |
17 |
3’39″ |
13.5 |
191 |
154 |
6.7 |
18.4 |
39 |
16 |
3’44″ |
13 |
188 |
148 |
6.6 |
17.8 |
38 |
15 |
3’49″ |
12.5 |
185 |
142 |
6.5 |
17.2 |
37 |
14 |
3’54″ |
12 |
182 |
136 |
6.4 |
16.6 |
36 |
13 |
3’59″ |
11.5 |
179 |
130 |
6.3 |
16.0 |
35 |
12 |
4’04″ |
11 |
176 |
124 |
6.2 |
15.4 |
34 |
11 |
4’09″ |
10.5 |
173 |
118 |
6.1 |
14.8 |
32 |
10 |
4’19″ |
10 |
170 |
112 |
6.0 |
14.2 |
30 |
9 |
4’29″ |
9.5 |
166 |
106 |
5.9 |
13.2 |
28 |
8 |
≥4’39″ |
9 |
162 |
100 |
5.8 |
12.2 |
26 |
|
|
8.5 |
158 |
94 |
5.7 |
11.2 |
24 |
|
|
8 |
154 |
88 |
5.6 |
10.2 |
22 |
|
|
7.5 |
150 |
80 |
5.5 |
9.2 |
20 |
|
|
7 |
146 |
72 |
5.4 |
8.2 |
18 |
|
|
6.5 |
143 |
64 |
5.3 |
7.2 |
16 |
|
|
6 |
≤56 |
≤5.2 |
≤6.2 |
≤14 |
注 :各项测试结果如在两数之间, 以上限为标准核定本项目测试分值 。(例如:某女生立定跳远成
绩为 189厘米 ,则该生所得分值是 13.5 分(按 191 厘米计算)。
大同市初中学业水平体育考试评分标准(男)
分数 |
项目 |
分数 |
项 目 |
||||
1000 米 |
立定跳远 |
一分钟跳绳 |
前掷实心球 |
坐位体前屈 |
一分钟仰卧起坐 |
||
(分/秒) |
(厘米) |
(次) |
(米) |
(厘米) |
(个) |
||
20 |
3’30″ |
15 |
250 |
180 |
11.0 |
19.2 |
47 |
19 |
3’36″ |
14.5 |
247 |
174 |
10.8 |
18.8 |
46 |
18 |
3' 42″ |
14 |
244 |
168 |
10.6 |
18.4 |
45 |
17 |
3’48″ |
13.5 |
241 |
162 |
10.4 |
18.0 |
44 |
16 |
3’54″ |
13 |
238 |
156 |
10.2 |
17.2 |
43 |
15 |
4’00″ |
12.5 |
235 |
150 |
10.0 |
16.4 |
42 |
14 |
4’06″ |
12 |
232 |
144 |
9.6 |
15.6 |
41 |
13 |
4’12″ |
11.5 |
229 |
138 |
9.2 |
14.8 |
40 |
12 |
4’18″ |
11 |
226 |
132 |
8.8 |
14.0 |
39 |
11 |
4’24″ |
10.5 |
223 |
126 |
8.4 |
13.2 |
37 |
10 |
4’34″ |
10 |
220 |
120 |
8.0 |
12.4 |
35 |
9 |
4’44″ |
9.5 |
216 |
114 |
7.6 |
11.4 |
33 |
8 |
≥4’54″ |
9 |
212 |
108 |
7.2 |
10.4 |
31 |
|
|
8.5 |
208 |
102 |
7.0 |
9.4 |
29 |
|
|
8 |
204 |
96 |
6.8 |
8.4 |
27 |
|
|
7.5 |
200 |
88 |
6.6 |
7.4 |
25 |
|
|
7 |
196 |
80 |
6.4 |
6.4 |
23 |
|
|
6.5 |
193 |
72 |
6.2 |
5.4 |
21 |
|
|
6 |
≤190 |
≤64 |
≤6.0 |
≤4.4 |
≤19 |
注 :各项测试结果如在两数之间, 以上限为标准核定本项目测试分值 。(例如 :某男生立定跳远成
绩为 230 厘米 ,则该生所得分值是 12分(按 232厘米计算)。
大同市初中学业水平体育考试评分标准(球类)
分值 |
项 目 |
|||||
篮球(秒) |
足球(秒) |
排球(个/45秒) |
||||
男生 |
女生 |
男生 |
女生 |
男生 |
女生 |
|
10 |
15.7 |
18.5 |
11.8 |
14.6 |
32 |
28 |
9.5 |
16.2 |
19.0 |
12.2 |
15 |
31 |
27 |
9 |
16.7 |
19.5 |
12.6 |
15.4 |
30 |
26 |
8.5 |
17.2 |
20.0 |
13 |
15.8 |
29 |
25 |
8 |
17.7 |
20.5 |
13.4 |
16.2 |
28 |
24 |
7.5 |
18.5 |
21.3 |
13.8 |
16.6 |
27 |
23 |
7 |
19.3 |
22.1 |
14.2 |
17 |
26 |
22 |
6.5 |
20.1 |
22.9 |
14.8 |
17.6 |
24 |
20 |
6 |
20.9 |
23.7 |
15.4 |
18.2 |
22 |
18 |
5.5 |
21.7 |
24.5 |
16 |
18.8 |
20 |
16 |
5 |
22.5 |
25.3 |
19.4 |
18 |
14 |
|
4.5 |
23.3 |
26.1 |
17.2 |
20 |
16 |
12 |
4 |
≥24.1 |
≥26.9 |
≥18 |
≥21 |
≤10 |
注 :各项测试结果如在两数之间, 以上限为标准核定本项目测试分值 。(例如:某男生篮球成绩为 18秒 ,则该生所得分值是 8 分(按 17.7秒计算)。
附件4
大同市初中毕业生残疾或伤病免予体育考试申请表
报名单位: 考生报名号:
姓 名 |
|
性别 |
|
民族 |
|
班级 |
|
||||
出生年月 |
|
联系电话 |
|
||||||||
免试原因 及病史概况 |
|
||||||||||
医疗单位 诊断意见 |
(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诊断书附后) |
||||||||||
家长 签字 |
|
班主任 签字 |
|
体育任课教师签字 |
|
||||||
报名单位意见 |
负责人签字:
报名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
招考中心 意见 |
招考中心负责人签字:
招考中心公章: 年 月 日 |
||||||||||
备注 |
|
注:本表一式两份,一份招考中心备案,一份报名单位留存。
附件5
大同市初中学业水平体育考试缓考考生登记表
报名单位(盖章):
序号 |
报名号 |
姓名 |
性别 |
缓考原因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本表一式两份,一份招考中心备案,一份报名单位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