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个人档案不可以异地存放吗?
个人档案不可以异地存放吗?
今天有小伙伴联系到了小编,他已经大学毕业了,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找到了一家国企单位工作,但是有个问题困扰着他,这份工作需要他到临市上班,并且要把自己的档案调送到异地进行管理,小伙伴不知道这样的档案存放是否符合要求呢?关于异地存档的问题,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帮助大家解答一下吧!
一、个人档案是否可以异地存放呢?
这个是可以的,因为您的档案无论存放在哪里,只要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存档单位都是可以的。虽然存放在异地,但是是您自己的工作所在地,那么使用起来还更加方便呢!无论档案是存放在哪个省市,只要是符合国家规定具有档案管理权限的单位,比如国企事业单位、人才中心等等都是可以帮助大家有效管理档案的!
二、个人档案怎么调送到异地呢?
像这位小伙伴已经在异地找到了合适的工作,那么就可以直接去调取档案使用了。需要您新的存档单位开具调档函,上面写清楚新的存档单位地址,还有您的个人信息,这些内容在开具调档函的时候一定要确认清楚,不能有错误出现,否则会有档案丢失的情况出现呢!成功开具调档函后,就可以拿着这份文件,到您现在的存档单位,比如户籍所在地的人才中心或者是自己毕业的学校进行档案调取了。档案调取的时候一定不能由个人进行传递的,一定是要通过机要通道进行传递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档案一直处于有效状态不会出现问题呢!
三、个人档案不能存放在哪里呢?
那么我们的个人档案不能够存放在哪里呢?不具有档案管理权限的单位都是不能够存放的,尤其是很多小伙伴会把自己的档案存放在自己手里管理,这就更加不对了!您这样的操作会让个人档案变成死档,如果后续想使用就没有办法进行操作的,因为死档后的个人档案没有了任何意义,没有办法再发挥它的任何作用了,想继续使用档案还需要去人才中心进行档案激活才可以呢!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异地存放方面的知识,现在在异地生活的小伙伴越来越多了,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不要忘记认真管理好自己的个人档案呢,毕竟以后要使用档案的地方很多呢!
四、常见问题
Q1: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该存放在哪?
A: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可以存放在户籍所在地或工作所在地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范围: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聘用人员的人事档案;
(二)辞职辞退、解除(终止)聘用(劳动)合同、取消录(聘)用、被开除等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人事(劳动)关系的未就业的原机关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军队文职人员的人事档案;
(三)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及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四)自费出国(境)留学的高校毕业生及其他因私出国(境)人员的人事档案;
(五)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人事档案;
(六)自由职业或灵活就业人员的人事档案;
(七)其他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
Q2:大学毕业后,档案应该存哪里?
A:毕业生档案在校时称为学生档案,毕业后被称为人事档案。高校毕业生离校时,由高校根据毕业生就业去向转递档案:
1.到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或定向招生就业的,档案转递至就业单位或定向单位;
2.到非公单位就业的,档案转递至就业地或户籍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
3.暂未就业的,可根据本人意愿,转递至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保管,或按规定在原高校保留两年。
Q3:灵活就业人员档案应该存哪里?
A:灵活就业人员的人事档案可由户籍所在地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管理。
Q4:高校毕业后继续参加成人教育,形成的材料要存放到档案里吗?
A:高校毕业生参加成人教育形成的档案材料属于教育培训类档案材料,可以将相关材料交给现保管档案的用人单位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及时进行归档。
Q5:自费出国留学的高校毕业生,档案应该存哪里?
A:自费出国(境)留学的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可以由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或教育部留学人员服务中心进行保管。
Q6:刚从民营企业辞职,档案应该存哪里?
A:辞职后,在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存档的,可以继续由原机构保管。
如果在原工作单位所在地机构存档,应及时将档案转递至户籍所在地机构或根据再就业单位的性质,转递至新工作单位,或新工作单位所在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保管。
注意事项:国有企业、有人事档案保管权的国有控股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人事档案不属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请联系您所在单位保管档案。
Q8:自己手里已经拆开的毕业生档案,要怎么存放?
A:高校毕业生档案应由高校转往工作单位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个人不能自带和保管。建议由原就读高校重新审核档案材料并密封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转递。
Q9:档案寄送物流信息显示已签收,为什么查询不到存档信息?
A:因档案实物收到后要经过材料审核、接收登记、信息录入、档案入库、上架等环节,需一定时间,未查到存档信息不要着急,请耐心等待档案录入完成后再次查询。如您着急办理相关业务,可致电您的档案接收机构进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