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详情

毕业后档案去哪儿了?怎么知道毕业后自己档案存放在哪

毕业后档案去哪儿了?怎么知道毕业后自己档案存放在哪

毕业后的档案,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转递到以下单位:

  (1)到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或定向招生就业的,档案应转递至就业单位或定向单位;

  (2)毕业后到非公单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就业、灵活就业及自主创业的,档案应转递至就业创业地或户籍地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  

  (3)毕业后出国留学的,档案应转递至户籍地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

  (4)毕业后暂未就业的,可根据本人意愿转递至户籍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

毕业后档案去哪儿了?档案可能存放的地方

1. 流向公有单位

对于顺利进入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或定向招生就业的毕业生来说,档案将直接转递至就业单位或定向单位。在这里,你的档案将与你的职业生涯紧密相连,成为你未来发展的重要参考。

2. 落户人才市场

对于选择非公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档案将转递至就业地或户籍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这里是一个集中管理、服务广大求职者的平台,你的档案将在这里得到妥善保管,为你的求职之路提供有力支持。

3. 暂存学校或原籍

对于暂未就业的毕业生,档案可根据个人意愿转递至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保管,或按规定在原高校保留两年。这段时间内,你可以安心寻找心仪的工作,而档案则会在原地静静等待你的归来。

档案流转的奥秘:严格规定下的安全之旅

档案流转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严格的管理规定和严密的安全措施。这是因为档案作为个人重要资料,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必须得到妥善管理和保护。

1. 严禁自行携带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档案是严禁自行携带转递的。这是因为档案在流转过程中需要保持其完整性和真实性,避免被篡改或丢失。因此,学校会根据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将档案转递至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用人单位或相应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

2. 公对公档案转递
档案转递是单位与单位之间进行公对公档案转递的。这意味着档案流转必须在规定的渠道内进行,不能通过个人或非法渠道进行传递。这样可以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档案在流转过程中出现问题。

3. 严格的转递流程
档案转递需通过机要交通或专人送取,严禁个人保管本人或他人档案。在转递过程中,档案必须进行严格的登记和检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接收单位或人才中心在收到档案后,也需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签字确认,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可靠。

大学毕业后,档案去哪儿了?

高校毕业生离校时
由高校根据其就业去向
转递档案
到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或定向招生就业的
转递至就业单位或定向单位
毕业后在民营企业工作
由户籍所在地或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保管
毕业后暂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根据本人意愿转递至户籍所在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保管,或按规定在原高校保留两年
档案严禁自行携带转递!
严禁个人保管本人或他人人事档案!

01
档案有什么作用?
高校毕业生档案在校时被称为学生档案,毕业工作以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事档案,是相关部门机构开展人事管理和服务的重要依据。
办理职称评审、报考公务员、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入党政审、养老待遇核准等事项,都需要用到档案中的相关材料。高校毕业生一定要重视,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档案转递。

02
毕业后,档案转到哪里?
如果到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或定向招生就业的,档案转递到就业单位或定向单位。
到非公单位就业、灵活就业以及自主创业的,转递到就业创业地或户籍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超大城市就业的,具体政策要咨询当地人社部门。
暂未就业的,可以根据本人意愿转递到户籍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或按规定在高校保留两年。

03
谁能保管高校毕业生档案?
非公单位就业和暂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档案,可以保管在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包括县级以上人社部门所属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及经省级人社部门授权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服务机构。

04
档案是如何转递的?
可以由高校毕业生本人转递吗?
档案是严禁个人保管、携带和转递的。
毕业生离校前,高校首先按规定整理毕业生登记表、成绩单、党团组织、奖惩记录等材料,形成完整的高校毕业生档案。然后根据毕业生填写的毕业去向登记信息确定就业单位名称、转递编号等内容,填写《高等学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单》后,将档案和转递单一并通过机要通信或邮政特快专递渠道寄出。

05
高校毕业生如何找到自己的档案?
教育部门已建立高校毕业生去向登记制度,高校按照毕业生填写的毕业去向登记信息转递档案。毕业生可通过原就读高校相关部门查询档案转递信息,也可以通过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平台查询。

06
高校毕业生档案存放是否收费?
不收取费用。自2015年1月1日起,已取消收取人事关系及档案保管费、查阅费、证明费、档案转递费等名目的费用。

07
档案内的信息有变化,需要更新吗?
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依据档案材料提供服务,如相关部门形成新材料时,应及时进行归档。
对高校毕业生而言,要及时将反映政治面貌、工作经历、教育培训、职业资格、职称等材料,以及工作变动中形成的劳动合同、企业录用手续、就业登记、劳动用工备案等材料,主动移交给档案管理服务机构。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将甄别整理后进行归档。

08
如果辞职、再就业,档案存放在哪里?
档案在户籍地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存档的,可继续由原机构保管。档案在就业地档案管理服务机构存档的,应及时转递至户籍地,或根据新工作单位性质,转递至新工作单位或新就业地档案管理服务机构。转档手续可以在档案管理服务机构窗口办理,也可以在相关线上平台办理。

09
如何线上办理档案相关服务?
2021年底,全国跨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运行平台上线,支持档案基础信息数据已被上传至平台的流动人员在线办理转递接收等高频服务,也可以查询相关存档信息。具体业务可注册登录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平台,在“跨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专栏进行办理。

如果毕业后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去了哪里,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查询:

首先,可以联系毕业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或档案管理部门。学校一般会有档案转递的记录,可以查询到档案的去向。如果档案还在学校保管,学校会告知具体的存放地点和联系方式;如果档案已经转出,学校可以提供档案转递的接收单位名称和转递时间等信息。

其次,可以向工作单位的人事部门询问。如果工作单位具有档案接收权,档案可能已经被转递到单位;如果工作单位不具备档案接收权,可以询问单位是否将档案委托给人才市场等机构保管。

再者,可以查询生源地的人才市场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于那些毕业后没有明确档案去向的毕业生,档案有可能被转递到生源地的相关机构。可以通过电话、网站等方式联系当地的人才市场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个人信息进行查询。

总结:毕业生档案的五大去向

一般来说,大学生毕业后,档案有五大去向:

1、继续在本校深造的,档案留校;

2、毕业后在他校深造的,档案转到其他高校;

3、已签约单位有档案保管权限的,档案转到工作单位;

4、已签约单位无档案保管权限,但在相应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办理单位集体委托存档的,档案转到相应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

5、已签约单位无档案保管权限,且单位未办理集体委托存档或未签约、未就业、自由职业的,档案转回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